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

拒絕不代表結束,而是成功的開始!

拒絕不代表結束,而是成功的開始!
拒絕不代表結束,而是成功的開始!
你怕不怕被拒絕?我想應該很少人不怕。即使已經有被拒絕的心理準備,被拒絕的當下,情緒還是會出現。
你怕不怕被拒絕?我想應該很少人不怕。即使已經有被拒絕的心理準備,被拒絕的當下,情緒還是會出現。所以我們很難、也很少提出要求,就是擔心被拒絕,讓面子、情感都過不去!
但,被拒絕了之後,你是否繼續做了其他的努力?這其實才是我真正想探討的。
我們有很多被拒絕的經驗,當被周遭的人事物,有意、無意地拒絕,代表我們付出的,並不一定都可以得到回應與接受!被人拒絕時,會覺得難堪;被事情拒絕,則失去信心;被環境拒絕,會對自己感到懷疑。總歸來說,不好受,儘管事前我們做好了心理準備,但仍保有一絲的希望,擁有著期待!
被拒絕了之後,我們開始說服自己「啊!反正當時只是碰運氣啦!」「沒有沒有,我只是問問而已!」「早知道事情是這樣的啦!」用一些理由,試著辯白,然後自我安慰!

當下,你只注意到「我被拒絕了!」一時情緒上來,卻忘了一件事情:「你當初為什麼要提出請求?」。會提出,其實就是有需求及必要性吧?那為了這份需要或必要性,你是否再繼續努力?
「啊!反正他都已經拒絕我啦!這件事沒有繼續的必要!」是這樣的嗎?有時候,我們提出要求的當下,其實時機可能不恰當,可能還有一些要素沒有達到標準,所以被拒絕!
這件被拒絕的事件,有沒有成功獲准的可能性?說實在的,有,前提是你繼續努力,面對被拒絕的可能性,找出被拒絕的原因,盡了最大的努力之後,無可挽救了,再決斷放棄!
但是,最常見的情況是,經過被拒絕的話題,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,似乎只要不被提起,這個話題就不曾出現過,未曾存在!是這樣的嗎?似乎不是,但我們卻經常如此!
猶如課業,孩子面對不會的課題,盯著發呆,課本也絲毫沒有處理過的痕跡。
我經常遇到這樣的狀況,「你讀了嗎?」孩子很快地回答「讀了!」接著問「讀得怎樣?」又答「我看不懂!」再繼續問出「哪裡不懂?」孩子回給我一個茫然的表情「?」我想他心裡應該有著這樣的話語,「不懂就是不懂,就是不懂才問你的啊!」
儘管如此,我為什麼還是要問出這樣的問題?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很好的判斷一個狀況!他是否為了自己的課業做「再一次」的努力,還是略看過就自行覺得困難而放棄,這代表了甚麼?代表自己放棄了成功的可能性!
當下的拒絕,不代表永遠!或許只是時機的錯誤、或是條件的未成熟!當我們面對拒絕時,不管是人事物,都應該靜下來好好地思索,究竟「為什麼被拒絕?」而不是在於「我被拒絕了!」
前者是積極地想要改變境況,後者是消極負面地出現情緒。當自己專注於想要改變時,我們才會找到解決問題境況的方法,所以當專注的角度錯誤時,就會讓自己落入迴圈中迴旋不已!我想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,共勉之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網誌上的文章不一定完全正確,

若有任何疑問,歡迎留言~